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天生渴望著與他人的連結和親密,然而孤獨感和身邊的親友人數有時並不直接相關。
個人的社交需求不僅取決於人生階段,也與個性息息相關。有些人喜歡呼朋引伴去逛街、喝下午茶;有些人更享受與伴侶靜靜地坐在陽台看書。
所以說,互動的品質與歸屬感才是重點。就像歌詞:「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寂寞也有許多不同的情境,例如:
1. 進入新環境或關係:
搬家、換職場以及戀愛時,除了感到刺激與新鮮,往往也會有一絲絲對未知的恐懼。還未融入群體當中,感受到自己格格不入,周遭的人談論著自己不知道的話題,遵守著自己不熟悉的規則。就像是轉學生剛入班時的痛苦,周遭的人際關係模式已建立起來,而自己是被孤立在外的個體,要打進圈子需要耗費一段心力,那種寂寞感也會帶著許多不安。
2. 無法被理解:
彼此互相深層地交流是建立關係的重要步驟。
因為語言、階級、年齡、族群或性別等種種差異,在所處的時空不被理解,也是造成孤獨感的原因之一。就算在家庭中,花了很多時間與彼此相處在一起,但心的距離卻十分遙遠,不管說什麼或做什麼都不會被理解,久而久之也不再表達自我了,沒有人理解所帶來的寂寞,是難以言語的痛苦。
3. 找不到信任的人:
對許多人而言,相信他人不會傷害自己,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自信;他們常會因為過往的糟糕經驗而拒絕展現脆弱,遑論建立親密關係。
就算身邊有很多家人朋友,但卻總感覺隔著一層透明玻璃,雙方都可以保持一段禮貌且正向的關係,但當要說心裡真正的感受時,突然意識到自己無法信任任何人,不相信其他人可以承接自己真實的樣子。
無法信任任何人的巨大孤寂會在我們最需要依託時猛烈襲來。
4. 沒有被團體提及與在意:
被「眾人」認可的渴望驅動著我們日常的言行。
我們難免會為了被特定團體認同,而努力做出貢獻,或遵從各種明面上的、不言自明的規則,甚至到了畫地自限的地步。當他人若不買單或沒看見,「彷彿被遺忘的難堪」也會使我們難受不已。
當我們被眾人或重要他人排除在關係外,往往就會因孤寂而失去自信,開始用激烈的方式獲取注意力,或者是直接放棄,改藉由過度進食或服用刺激物來填補內在的空虛。
這也是為什麼寂寞的人經常會有肥胖、酒精成癮、藥物濫用等問題。
人生中有許許多多時刻都只能我們獨自面對,而每個人的寂寞也都有不同面貌。下一篇文章,我們聊聊如何療癒孤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