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我們對外在環境的反應,然而有些人的情緒反應卻不同於人。他們在受到正向刺激時反而產生負面情緒,或對負面的刺激則無動於衷;也有人的情緒波動不成比例,一點小事都能掀起持久的風暴。
這些不尋常的情緒反應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模式──
習慣討好他人的人因無法表達內心的委屈,而產生哀怨或憤怒的情緒;透過指責他人以逃避責任或愧疚感的人可能總在生別人的氣;麻木的人經常壓抑情緒,堅持透過理智解決問題;害怕負面情緒的人也許會給人輕浮、遊戲人間的印象。
學會面對、接受並處理情緒,才能解決這種不一致的情緒與行為反應。面對負面情緒,我們可以這麼做:
1. 覺察帶來選擇:
「覺察」是所有改變的轉捩點。一旦我們能覺察自己真正的情緒與觀點,就能採取不同於本能的選擇。
當伴侶又忘了將用過的馬克杯洗淨瀝乾,過去的你也許馬上便怒從中來指責對方丟三落四,但細細感受自己後,你也許就會發現自己不是為了維持清潔而生氣,而是因伴侶聽不進自己的話而失望。
此時,你多出了「和對方鄭重地表達內心的失落」的做法,不只是純粹地宣洩怒氣。
2. 練習一致性對話:
此處的「一致性」指的是有意識地兼顧他人、自我及情境的對話,不是讓未經修飾的真話衝口而出。回到以上的例子,也許你很想表達心中的失落,但你深知伴侶其實非常善於聆聽,就是健忘的毛病實在改不掉,你便能甘願地耐著性子一再提醒他。
這個做法聽起來跟壓抑自己的感受沒什麼不同,卻是建立在對彼此的深入了解,此時的你並不是在「忍耐」,而是「包容」對方的小缺點。
這是你覺察後所做的選擇。
3.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因為「包容對方」是你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便不容易因同樣的問題再與對方爭執。如果你是在朋友的勸說下壓抑自己的情緒(「除此之外他都很貼心啊」、「為了這種小事生氣不值得」),下次伴侶又將杯子留在水槽時,你埋怨的對象就不會只有伴侶,還會包含這位勸你的朋友。
當你能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就不再只是一位受害者,而是一個堅強且獨立的靈魂。
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選擇不同於本能的行動,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應對情緒的方式。藉由一致性的對話,照顧他人與照顧自己便不再是衝突的兩件事。
我們將照料彼此,互相成就。
參考資料:
陳茂雄《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