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進入死胡同,五個練習改善你的過度思考

「神啊,請賜予我寧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予我智慧,能知道前述二者的差別。」──尼布爾〈寧靜禱文〉

過度思考,是重複而負面、且對解決問題沒有助益的思考方式。

我們當然都知道想太多無濟於事,但最大的困難就是分辨當下的我們究竟是深思熟慮,還是過度思考。

後者往往與憂鬱症互為因果,思路進入死胡同的沮喪與自責延後了復原的時間,並增加復發的可能性;越想跳脫難受的情緒,卻想得越多,陷入惡性循環。

有些人數十年都不知自己的思考方式正是焦慮的源頭(千萬不要因為感到被說中了而開始出現罪惡感,讓狡猾的過度思考又佔據腦海),如果憂鬱的症狀已達就醫標準,讓專業介入會比孤軍奮戰更有效,但也有些練習可以改善你過度思考的情形:

1. 注意你的想法:

唯有自我覺察能帶來改變,因此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試著將注意力從所想的事情,改放在想事情的方法──

下次當你想一件事時,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焦慮」的時間多於「思考」的時間。若前者多一些,就是喊停轉念的時候了。

2. 專注在好的一面:

沒人能改變過去,或保證未來絕對安全順遂。

即便某事處理得不完美,請相信這也是我們當下所能盡的最大努力了;而以後發生的事誰也說不準,做到「夠好」便足以。

在人際關係上,時常留意他人的優點、對所有協助常懷感激,除了能有效地將自己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抽離外,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所擁有的,而不是他人與自己的缺失或不足。

3. 考慮不同的觀點:

當你男友告訴你,他因為身體不舒服所以不能赴週末的約,你會因此開始災難性的思考嗎?

「我那天是不是說錯話了,為什麼他不來?」即使共同好友看過對話截圖後再三保證沒事,依然還是非常在意。

試著給各種狀況不同的解釋吧,這能使自己與眼前的問題保持距離,客觀面對。

你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朋友看到這樣的截圖,我會怎麼告訴他?為什麼?」練習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

若從好處想的結果和從壞處想是差不多的,那麼忽略無效的想法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還更有益處。

4. 暫時擱置:

給思考時間設立限制。如果打破砂鍋還找不到答案,甚至還有對現實毫無營養的想法出現,趕緊踩剎車,以免情緒能量流失。

當你這樣苛責自己時,除了破壞自信心,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因為自我譴責而增加更多焦慮,加重過度思考的症狀。

5. 寫下來:

傳統而有效的方法。

將利弊得失通通記下,逐一檢視,讓視覺介入問題的解決過程。將思慮具象化,就像把水裝入容器中,不致四處亂撒亂竄。

過度思考之所以又被稱為「反芻性思考」,就是因為過程像是將胃裡的食物吐出續嚼,然而我們身為人類的我們並不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任何養分,反而是一個很不舒服的過程。

如果過去的你經常在自己的腦袋中進退維谷,想要馬上停止這樣的習慣並不容易,花大量時間練習是正常的,就算挫折也請不要停止嘗試。

若以上的方法對你來說效果有限,請點擊以下連結預約凱特的諮商時段,或私訊取得預約方式,讓我陪你走出思路的深谷:linktr.ee/katerina929

 

參考資料:

彼得.沃克《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安妮‧博吉爾《別想了,好好生活吧!》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61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