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悲傷留給自己?四個微笑憂鬱症的可能成因

微笑憂鬱症──患者的內在滿溢重鬱程度的哀傷,卻依然笑臉迎人。

他們可能擁有美滿的家庭、良好的工作表現,甚至是活躍的社交生活,但憂鬱的情緒卻早已達到應就醫的程度。

患者的偽裝常讓身邊的親友對他們的痛苦毫無所覺,有時連他們自己都因為長期的壓抑而對負面情緒感到麻木。

微笑憂鬱症患者身上究竟有哪些枷鎖,使他們無法表達真實的感受呢?

1. 社群網站的興起:

人們難免對「美好的樣子」有不切實際的理解與期待,而隱藏自己真實的生活方式與情緒;近年來,社群媒體又加劇了這種情況。透過網路所展現的人生或人格,對部分人而言,這些的重要性比現實生活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經過層層濾鏡與剪貼過的生活,不但迷惑了他人,也迷惑了自己,進而產生:「那樣才是正常的身體吧,我好胖。」、「應該要過像他那樣的日子才對,我到底在幹嘛?」等等偏執的想法。

2. 「男生有淚不輕彈」: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男性要「有肩膀」,能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在親密關係及日後的家庭中立於主導地位並提供保護,否則會被視為弱者,遭到嘲笑、貶低。因此傳統教養下的男性不輕易向任何人坦露脆弱,包含同性好友;即使外在的壓力導致身心俱疲,往往也只處理生理上的不適,有意無意地忽視心理上的困擾。

3. 對情緒勞動者的壓榨:

擁有高社經地位的女性與服務業從業人員也都是罹患微笑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高社經地位的女性容易被要求提供更多的情緒勞動,像是:扮演溫柔、順服的照顧者,但同時在職場上又要面對高強度的工作。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是需要面對類似的情況,在工作上被要求隱藏憤怒,不得拒絕他人不合理的需求,再加上工作負擔,長期生活與心理狀態充滿矛盾,而累積許多壓力與不滿。

4. 社會對精神疾患的異樣眼光:

很多人不敢對身邊的親友坦白真實的精神狀況,除了為自己的「軟弱」感到羞愧,也憂心不被理解或認同而遭到批判。這些擔憂影響了生活、社交及工作,「我說出來他們應該不會懂,可能還會笑我不知足。」「爸媽聽了大概只會說我想太多吧……?」這類的想法,使他們決定戴上微笑的面具,遮掩內心深處的鬱悶。

其實很多時候,微笑憂鬱症患者,只是單純地體貼親友,所以拒絕擴散悲傷,但也因此無法拉近與他人的心理距離,也無法展現脆弱,抒發情緒。

總是為他人著想:「這個家需要堅強的我」,或是「他最近壓力很大,還是別打擾了」等等。

一直照顧著他人,忽視身心的警訊,最讓人難過的,是忽略了自己對他人的重要性,也忽略了照顧自己。

 

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能做些什麼,讓微笑不再是虛假的偽裝,而是真真切切,由內而外的快樂幸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