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r以冰山比喻人際溝通或關係中的深層動機和情感:人們表面的行為及與應對方式只是冰山頂部所顯露的一小部分,而冰山底部則代表著深層的渴望、期待、觀點及情緒。
想要有效的解決人生問題,就要維持「自我」、「他人」、「情境」三者的平衡,也就是「一致性(congruence)」。我們在壓力下一再重複的負面應對方式就是「不一致」,也正是我們無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的原因。在冰山理論中,負面的應對方式有以下四種:
1. 指責型(Blaming):
他們堅持己見、一心一意達成目標的決心固然是優點,卻也容易加劇人際衝突,阻礙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可能。在面對壓力或衝突時,往往傾向於批評、指責、抱怨和挑釁他人,以轉移注意力或保護自己的形象。
2. 討好型(Placating):
討好型的人個性體貼、不善拒絕,容易過度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為了維持表面的和平而忽視自己的需要。無論是在團隊還是關係中,經常會過分順從以避免衝突,或苦苦追求他人的認可和接納。
3. 逃避型(Irrelevant):
有時也譯為「打岔型」,指當人們無法處理壓力時,選擇逃避、拖延或轉移注意力以尋求暫時的解脫。他們在關係初期可能表現得浪漫又風趣,然而面對真正的生活或議題時,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4. 超理智型(Super-reasonable):
這類型的人在面對問題時常選擇壓抑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需求,完全採取理性思考與分析解決困難。人生當然有需要強調邏輯和事實的時刻,但忽視情緒的抒發,可能造成情感壓力的累積,讓人感到孤獨以及無法被理解,限制了個人與他人的內在連結。
這四種負面應對模式雖然都是為了應對困難而出現的自我保護機制,但長此以往卻會產生不良後果。想要有效地與他人溝通,除了要能解讀人們內在的情緒、觀點及期待,還要理解以上的負面應對模式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互動。下一篇文章,我們聊聊如何切入他人內心的真實需求。
參考資料:
陳茂雄《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