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晚間八點,J坐在便利商店的落地窗前嚼著特價飯糰,飯粒已有些乾硬,餡料的氣味也不再新鮮。J也買了罐裝啤酒,想要藉由開瓶的爽快聲響,帶走心中的鬱悶難耐。
跟女友爭吵的開頭也只是未繳的電費,但接下來的細節根本南轅北轍,兩個人從日常生活吵到彼此雙方家庭的差異,從講話態度吵到水槽的水漬是誰擦的。
「你上星期就說要去繳了啊!」他沒想到兩人會因為這句話而延伸出兩個小時的對立,吵到連晚餐都吃不下了。
好像每次爭執不管是從哪個地方起頭,最後其實都在吵女友總是忙於工作,沒有負擔家務,而女友總是覺得J每每在小事上作文章。
兩人僵持不下,最後以J奪門而出作結。
J回想,雙方在爭吵時說的話,幾乎沒有一句對未繳電費這件事有任何建設性的幫助。
「拿到帳單,隔天就拿去超商繳掉,有很難嗎?」
「我不懂為什麼你總是這麼不負責任?」
「每次都要拖延,都講幾次了?」
其實,J真正想說的是:「你好像不太在意我們的家,但如果你真的太忙的話,我其實可以先去繳。」
而J女友則是因為最近遭到新來的上司刁難而倦怠不堪,一時忘記J交代的事情,但她在爭吵中也放大了他的問句,覺得一切都是質疑與否定。
無論是在職場、家庭還是關係中,我們都曾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兩人都帶著各自的情緒(甚至是傷痛)來面對問題,浮想連篇,情緒一再堆疊,讓事件的焦點越來越模糊,最後兩人什麼都吵了一遍,能互相攻擊的都攻擊一番了,但原來的問題卻還是懸而未決。
下一篇文章,聊聊我們總是吵得不可開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