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很常跟別人產生例行公事般的關係。」
「就算他是我男友,我也少有跟他很親密的感覺。」
身邊似乎圍繞著很多人,但卻還是感到無比寂寞,有些情緒與心思也不知道要向誰訴說,只能在他人對你投以微笑與關注時禮貌回應,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知道,這並不是你要的關係。
這些人際上的困擾也縈繞著你嗎?
我們處在很容易擁有表面關係的時代,在網路上可以跟任何人熟絡地聊天,互相親暱地稱呼,但真的要談及有多熟識,似乎大家也都心虛了起來。
假性親密的核心就是這種空虛且表淺的感覺。而我們又為何會陷入這種狀態的關係中呢?
1. 迴避真實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關係要透過兩個人真實的碰觸才能建立起來,而真實會帶有許多不完美與汙點,讓人下意識想要隱藏起來。
但隱藏自己真實的樣子,只留下美好的一面與他人交流,就會淪為假性親密,宛如表面的一層糖衣,關係一直無法深入,雙方都沒有了解彼此真正的需求與模樣。
2. 要的是「身分」而不是「關係」
因為害怕自己淪為單身市場的剩男、剩女,所以遇到條件不錯的對象就確立關係,一方面確保自己跟上同年齡的腳步,一方面也讓自己有「有個人在身邊」的感覺。
在這種狀態之下所驅動的關係,很容易停留在物質、身分、社經地位的交換,心理上的靠近反而是其次了。
3. 情緒創傷
父母之間的關係會形塑我們長大之後處理關係的模式。如果父母關係就是假性親密的狀態,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親密的方式,想要跟父母靠近卻無法做到,或是在長大之後的情感經驗受到創傷,讓人從此對於親密感到害怕,心裡有股很想接近他人卻一直邁不開步伐的感受。
4. 逃避關係中真正的問題
不是所有關係的初始都是假性親密的狀態,但隨著關係慢慢深化,在蜜月期之後,慢慢浮現出問題,而只要一方不願意或是不敢處理真正的問題,一方逃避,一方默許對方逃避,關係就無法隨著時間而更加緊密,反而愈發生疏,相處流於形式。
假性親密其實就是我們為自己設下的保護殼,讓自己站得離關係遠一點,少一點接觸,少一些感觸,總覺得這樣就會少一些傷害。
親密使人快樂滿足,卻也使人痛苦害怕。
假性親密讓我們保護了自己,卻也孤立了自己。希望能透過今天的文章讓你更了解自己為何出現假性親密的狀態。若有需要,請點擊以下連結預約諮商時段,或私訊取得預約方式:linktr.ee/katerina929
下一篇,我們將談及如何解除讓你不舒服又無法放掉的假性親密。
參考資料:
馬克.伯格、葛蘭特.柏連納、丹尼爾.貝利《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