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遠離關係—逃避型依戀

L又被分手了。

昨晚女友聲淚俱下地在電話裡向他哭道,「你從來不了解我的感受!」

類似的質疑,L已經聽過不只一次了。當下,他的情緒沒有太大的波動,只是愣愣地聽著。 

L不知該如何反駁。他自認,女友「要求」他做的事他都做到了,逛街、送禮、每日至少傳一次訊息、每週至少見一次面,但女友總是抱怨自己不夠主動,即便陪在身邊,也感受不到關心或親密。

女友的不滿L不是完全沒發現,但他總在衝突發生前就將手機靜音,或是垂眼接受指責,直到對方氣累了或氣消了。而感情就這樣慢慢地耗損殆盡。

L疲倦地想,自己既然不擅長應付旁人過多的情緒,「也許我不該再戀愛了。」

你也正因為類似的緣由不敢談戀愛嗎?

或者,你的(前任)伴侶就是這樣的人,你們進退失據,使彼此傷痕累累?

你們不是不該愛,只是必須先了解「逃避型依戀」者的人格特質,並透過持續地覺察、療癒與溝通推進感情。

解決問題須從根源著手。成人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議題,與兒時父母(通常是主要照顧者)的對待方式密不可分。若孩子還在嬰幼兒時期就失去父母或情緒長期受到忽視(甚至是刻意無視),就會感到極大的痛苦。為了逃避被照顧者拋棄的痛苦,孩子可能會選擇切斷情感依附,長大後便成了逃避型依戀者,難以與他人建立深入、堅實的親密關係。

根據研究,逃避型依戀者不但對自身的情緒不敏感,也不擅長判讀他人的表情、肢體語言及話語的弦外之音,所以常給人疏離冷漠或不解風情的印象。但這都是因為他們極力地避免與他人交往後可能面對的衝突或拋棄。也就是說,與感情保持心理與物理上的距離,其實是逃避型依戀者自我保護的手段。

然而過猶不及的結果,就是連身體健康都搭了上去。焦慮型依戀者常因焦慮所導致的各種病痛苦惱不已,但敏感又習慣表達的特質可以讓他們及早發現與治療;而位處光譜另一端的逃避型依戀者卻可能因為長期忽視外界的壓力或自己身體的警訊,一直到病痛變得極為嚴重才採取行動。

逃避型依戀者的伴侶往往苦於他們對自身情感的壓抑及低落的同理心;而他們也無法理解旁人為何總有那麼多情感需求,雙方就這麼追逐拉扯,難以拉近距離。

下一篇文章,我會談到逃避型依戀者有哪些主要特徵,供大家判讀。若你正疲於這種追逐不斷的關係,請點擊以下連結預約諮商時段與凱特聊聊,或私訊取得預約方式:linktr.ee/katerina929

 

參考資料:

岡田尊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63908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