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每天都要見面真的很累,他下班只想放空。」
「我從來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就算問了也不說。」
「我實在不確定他愛不愛我,畢竟他從來沒說過……」
許多逃避型依戀者的戀人常因他們(表面上)的遲鈍或冷漠感到寂寞又困惑。其實他們不只冷落旁人,很多時候甚至會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情感波動。「天若有情天亦老」,逃避型依戀者潛意識認為沒了情感也就沒有傷害。有些人甚至連身體的感受都會忽視,因此將小病拖為大病。
你所認識的逃避型依戀者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模式?或者,你在此看見了自己?
1. 與他人的關係疏遠,對於情感感受力低
他們不太喜歡深入地談心;一離開對話現場就消失無蹤,電話與訊息都回得意興闌珊。但他們不是懶,而是對方根本沒出現在腦海中。
有時他們也不很確定自己是否愛著對方,逢場作戲也是有的。
逃避型依戀者並非刻意忽視他人的感受,而是他們童年時期所遭受的情感忽視,使其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時自動關閉同理心,防止深入認識、建立親密後可能遭受的傷害與拋棄。所以就算看似隨和友善,朋友很多,但真正走進逃避型依戀的心裡的人,少之又少。
2.不喜變動,不輕易進入關係
逃避型依戀者害怕變動,變動帶來的未知讓他們暴露在不安之下,會讓他們急著想逃回去自己的殼。所以在生活上他們會堅持自己的節奏與規律,在感情上也很難輕易變動,例如:從點頭之交變成摯友,從曖昧關係變成伴侶關係。他們相信,只要關係維持在表面就不會對他們的人生有改變的力道,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這也會讓他們看起來很自私、淡漠。只要感受到要進入關係的壓力,他們對於這段感情的熱情就會馬上消退。
3.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受
逃避型依戀者極力地避免情感的羈絆,甚至連自己的情緒都感到陌生,所以不太會描述自己的感受。即便社交無礙,向他人訴說自己的脆弱也是建立親密的一環,對逃避型依戀者而言,沒什麼比這個行為更嚇人了,所以有時連友誼都十分淡如水。
4.常使用「被動攻擊」
處理關係裡的衝突與情緒勞動對逃避型依戀者而言相當吃力,有意無意地拖延或推卸,甚至是不處理,都是常見的手段。如果不得不回應,他們也不太會正面迎擊,而是使用正面或持平的口吻包裝敵意與不滿,也就是被動攻擊。之所以被稱為攻擊,就是因為接收者聽見的與感受到的不一致,明明是正向的語句,卻透露著惡意或否定。但他們卻不是故意的,只是不懂得如何正確回應或處理衝突。
「你只叫我睡前傳訊息,又沒規定字數。」
「我當然希望你不要這樣做,但我大概阻止不了吧。」
5.做出破壞關係的行為
就算進入關係,逃避型的人會找尋伴侶的缺點與彼此不適合的地方,或是明知道這些行為會破壞關係,還是去做,來證明「關係就是不好的」、「大家都會離開我」、「沒有人可以走進我的內心」。推開他人,緊閉心門。
因為不喜交際應酬,所以逃避型依戀者很容易專注在讀書、研究、打電動或培養種種專業,有些人因而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藉此填補內心的空缺;有些人則過於耽溺,對人們越來越淡漠。
下一篇文章是給逃避型依戀者的一封信,希望你或你的他能看見別人,與自己和解。
若你正在和解的路上,歡迎點擊以下連結預約諮商時段與凱特聊聊,或私訊取得預約方式:linktr.ee/katerina929
參考資料:
岡田尊司《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