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無緣無故」地、失控地對人大發脾氣,或「小題大作」地哭泣嗎?
其實你並非無緣無故或小題大作,而是過去使你難受的創傷記憶被眼下的事件勾起,使你忍不住出現過度反應的情緒,例如:大吼大叫、倉皇逃離、僵在原地或討好使你恐懼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情緒重現」。
情緒是由內、外在刺激所引發的一種主觀激動狀態。
事件會引發我們的情緒,也是在提醒我們這件事情所代表的意義,若事件是危險的、有威脅性的,情緒就會提醒我們要快點避開。
而「情緒記憶」會使我們的情緒反應從「原級情緒」轉變至「次級情緒」:
1. 原級情緒
原級情緒是與引發刺激狀態相符的反應,例如:一輛車向我們迎面迅速駛來時我們所感受到的驚慌與恐懼。若情緒反應的強度與事件的刺激力道是相符的,就是健康的情緒反應,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原級情緒」,例如:餐廳的老闆因忙碌而出錯餐,即使他迅速地給客人補上菜餚,客人仍拍桌大罵,鬧得其他客人無法享受餐點,就是不健康的狀態。
2. 次級記憶
次級情緒是當我們無法表達原級情緒,而以別種形式呈現的情緒。例如我前文所寫的莎夏,只因為男友偶然提議提早過情人節便失控大吼,其實是以憤怒掩飾潛意識中,因童年情感忽視所造成的失望與悲傷。
由於次級情緒不是內在真實的情緒,所以無法讓當事人對症下藥,滿足內在真正的需求。
原級情緒與次級情緒經常互相牽動、流變,有時難以一刀切。
這並非要貶低情緒記憶的真實性,或是低估當下事件的嚴重性,而是一個提醒──當我們再度被類似的場景推到情感的懸崖邊,覺得自己即將要脫離理智時,可以試著好好地覺察潛意識裡驅動我們的是什麼,以及接納當下的不適,但不若孩提時代的自己,被捲入其中。
成人不是件易事,可我們依然能透過長期且主動的練習,越來越接近我們所期待的成人的樣子。下一篇文章,我們聊聊拆除情緒地雷的五個步驟。
參考資料:
曹中瑋《懂得的陪伴:一位資深心理師的心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