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各種事情、想法或習慣驅使我們拖延做正事的時間,不過究其根本,都是因為我們盡可能地避免讓自己感受到不舒服(覺得麻煩所以遲遲不願報稅),或擔憂自己無法好好地完成那些任務而乾脆不做(恐懼他人的評價及自我譴責)。
因此拖延行為可說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然而短暫鬆懈之後,緊隨而來的心理、生理以及其他的成本可以是非常巨大的。一般而言,有拖延習慣的人幸福感較低,也更容易有失眠、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疾病。
只是比別人動作慢了些,為何會那麼嚴重呢?
1. 危害健康:
「這週加班好幾天了,下週再去健身吧。」
「健檢要整天欸,等有特休的時候再安排吧。」
「今天真的好想吃炸的……!減脂餐就明天再說吧。」
買了健身房會員卻一再推託不去;身體有異常的狀況卻覺得麻煩而不肯就醫;無法克制口腹之慾——長期拖延處理健康問題,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因過度譴責自己意志不堅而自暴自棄,停止所有維持健康的努力,也是拖延行為導致的可能後果。
2. 與憂鬱症互為因果:
憂鬱情緒常導致拖延、逃避和反芻性思考。因失去活力而難以制定並執行長遠的計劃,結果就是除了工作被拖到迫在眉睫的壓力之外,對於自己的評價更日漸低落,認為自己意志不堅,「我就是個懶惰的失敗者!明明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做完,為什麼總是拖到最後一刻?」
這樣的思維很傷我們對自己的感受,使憂鬱與焦慮的症狀更加嚴重,睡眠品質每況愈下、生活作息被打亂,身心俱疲,只好繼續拖延,陷入惡性循環。
3. 拖延影響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拖延造成的人際衝突不完全是因為憂鬱或更嚴重的身心問題,而是由個人的行為模式或價值觀不同所導致。但拖延行為對伴侶、親友、學業及工作團隊的影響甚鉅不在話下,不可輕忽。
我們不必過於責怪自己的拖延行為,因為這是我們的大腦為了使我們遠離當下過於巨大的負面情緒而採取的策略。然而拖延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卻也需要及時的處理。下一篇文章,我會說明如何漸進式地擺脫拖延習慣,擁抱更健康的生活。
如果你想找凱特協助你深入了解並改善自己的拖延行為,請點選以下連結預約諮商時段::linktr.ee/katerina929
參考資料: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asics/procrastination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articles/200507/why-we-procrasti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