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選擇逃避使自己自卑的事物,但也有人鼓起勇氣面對挑戰,這就是前文提到的「補償」行為:亦即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追求理想狀態,或尋求替代方案,為自己找到其他出路。這也是為什麼阿德勒會說自卑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可以說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與自卑對抗,時而戰敗時而戰勝,並且在這當中慢慢地成長茁壯。
然而我在前文提過,因自卑情結而做出的過度補償行為,只會導致優越情結的產生,成為團體中傲慢又自大的存在,並非實質上的超越他人,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存在。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補償自卑呢?
每個人的自卑來源都不相同,但我們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來補足自卑。
在現代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論述當中,當我們滿足了人生中的三大任務──愛、工作與人際關係等面向後,自卑感也會跟著消弭殆盡。
給自己時間,走出自卑情結,正確地補償心中的自卑:
1. 培養貢獻感
阿德勒指出,人會因為有所貢獻而得到勇氣。對他人有所貢獻、付出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自我價值感。每天練習向身邊的人說:「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地方嗎?」即使被拒絕也沒有關係,至少踏出了提升貢獻感的第一步,也可以培養出開口的勇氣。在貢獻當中把他人視為自己的夥伴,就會感覺到歸屬感,而這歸屬感又會帶來安全感,弭平自卑帶來的不安。
2. 建立與他人的連結
一個缺乏連結的內心世界是沒有愛的,只會剩下比較與競爭,當我們把身邊的人都當作敵人時,就會因為不如他人而自卑,或是贏過他人而自傲。
當我們只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外表或表現,就會無心關切他人;甚至連他人展現的善意也會因為自己太過焦慮而忽略。與人建立連結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有了解對方的好奇心,才能建立起真實的互動。但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有限,若我們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沒有剩餘的注意力對他人感到好奇,這種自我中心的人很難受人歡迎,也就大大降低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
把思想從個人轉到更廣闊的世界,就會發覺心中的不足感降低,可以裝進的愛與溫暖也變多了。
3. 建立自己對自己的認同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自卑感是一種自我價值不足的感覺,而這種不足有很大部份是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
人比人氣死人,如果心中沒有自我價值,只能依靠與他人比較來尋求認同,就會非常辛苦,也會出現自卑情結所引發的優越情結:為了比較而比較,為了贏過對方而違背自己的想法,反而引發其他困擾,就算贏過對方也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當自我價值不足,就會連他人對自己的讚賞也接收不到。
我們需要自己給自己足夠的認同,相信自己夠好,足夠被別人所肯定與稱讚,才能好好接受他人善意,內心世界不再只剩下比較與競爭。
不批判過去的自己,而是接納並調整當下的狀態,在與自己的自卑對抗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的力量與進步,而非沉浸在幻想的他人眼光之中。
當然,進步不是一蹴可及的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自律中多點彈性的進步法〉,慢慢改變自己、接納自己。
人都有追求卓越的動力,但我們若沒有正確認知自己狀態,就會在努力的路上迷失方向,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受到與他人比較的影響,走向過度補償的路。
為了避免過度補償,我們可以根據貢獻感、連結感與自我接納來彌補自卑感。
我們的內心世界會因為貢獻感找到自己在這世界中的位置、在這社會中的價值,然後再培養連結感,填補心中缺乏的愛。一個充滿連結與愛的內心,才能被滋養而漸漸茁壯。最後,自我接納是最重要的環節。自卑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所以不管有多優秀,無法接納自我就無法真正擺脫自卑。
親愛的,請記住自己一路走來的紀錄與成就,這將是陪伴你走下去的最佳武器,現在的你,就是最值得、最好的存在。
若你成長的路上想要有人相伴,提供方向,可以在這邊找到凱特,讓我陪你一起超越自卑與尋找自我:linktr.ee/katerina929